不借钱,不上市,他曾是地产界的“老干妈”。
2018年10月29日,全球首个商业AI星座首星“星河号”成功入轨。这颗卫星由国星宇航设计研制,其幕后老板却是一名低调的地产大亨——黄楚龙。从“盖房子”到“放卫星”,这位几乎不接受外界采访的潮汕老板,不动声色间打造出一个千亿帝国。
在深圳地产界,星河控股的黄楚龙,与卓越集团李华、京基集团陈华,并称为深圳地产“最牛低调三剑客”。他旗下的星河地产,连续九年获评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,八次进入中国蓝筹地产榜单,项目覆盖珠三角、长三角、京津冀三大城市经济圈。
2020年3月20日,黄楚龙以390亿元财富,位列《2020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》第40位。
黄楚龙虽然靠地产发家,业务却横跨地产、金融、产业、置业、物业五大板块,并深入生物科技、人工智能等领域。
星河控股的资产规模超千亿,却几乎没有负债,这在地产公司中堪称凤毛麟角。
他旗下的金融控股集团星河金融,自有资金投资超200亿人民币,为深圳创新投资集团、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第二大股东,阳光保险、天津津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重要股东,前海母基金、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人。
星河金融还先后投资了110多家企业,其中26家登陆主板、中小板以及创业板,14家在新三板挂牌。
2019年,星河资本入选投中榜单“最具成长潜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10”。
用星河金融控股总裁辛强的话说:“如果把星河金融看成一个私募的话,我们在全国排前5%。”
在产业地产领域,星河拥有产融联盟新城、双创社区、特色小镇三大重要产品形态,为中国产业地产6强。
如今,星河的触角还渗入到高新科技领域,在商业航天领域投资了国星宇航、天仪研究院、星际荣耀,未来还将全面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;此外,其投资还覆盖人工智能、智能硬件、大健康、新材料、互联网+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。
相比互联网企业两三年就上市的神话,黄楚龙用了40多年,才将星河打造成为如今的模样。
他曾公开说:“星河要做500年,不做500强。”
1979年,广东普宁黄埔村人黄楚龙,只身赴深圳闯荡。他一无学历、二无关系,唯有一身用不完的力气,靠做泥瓦匠糊口。
那年他20岁,凭着潮汕人爱闯荡的性格和年轻的一股子莽气,誓要闯出一片天地。
深圳的太阳毒辣,黄楚龙埋头苦干之时,多半也不会想到,脚下这片滚烫的热土,将成为大国崛起、巨龙腾飞的基础。
第二年,深圳正式成为经济特区,三天盖一层楼的神话,将在这里上演。
彼时的深圳,遍地是工地,有接不完的活。而黄楚龙脑子灵泛,又善交际,几年后就带着一帮兄弟出来干,从泥瓦匠变身为包工头,并靠着朋友介绍,拿下深圳第一大道建筑工程,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潮汕人宗族观念重,在外都是互相帮衬,这样一个带一个,深圳房地产和建筑领域的半壁江山,都掌握在潮汕人手中。上世纪80年代初,最先打入深圳建筑市场的“潮阳建筑工程”,工人最多时号称有10万之众。著名的“深圳速度”——国贸大厦,也是由汕头人为主的“广东二建”承包建造。
潮商的传统地缘关系,为黄楚龙承包工程提供了不少便利。
1988年,《爱拼才会赢》火便大江南北的年头,黄楚龙成立了深圳市怡和企业公司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的主管单位,填的是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。可见黄楚龙很早就善于借力运作商业,旗下投资开办了“怡和商场”、“鸿运楼餐厅”、“万云商场”等商贸企业,做得风生水起。
十年之间,黄楚龙从水泥匠到包工头,再到商贸企业老板,完成了人生三次蜕变,在深圳站稳了脚跟。
1992年,深圳唱响了“春天的故事”,黄楚龙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。
两年后,他将企业改名为“新怡和”,开始进军房地产。黄楚龙亲自操刀上阵,将怡和山庄、祥和花园等十多个地产项目依次做了下来,总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。
1998年,“房改”政策出台,成为中国房产史上的转折之年。“福利分房时代”悄然落幕,“商品房时代”正式降临。
这一年,新怡和的“三明珠”系列产品——星河明居、星河雅居、星河华居横空出世,获得业界一致好评,销售十分火爆。
“三明珠”的成功和房改政策的出台,让黄楚龙下决心All In地产。
随后,他将“新怡和”再度更名为“星河地产”,并成立了“星河物业”,开发物业两手抓。开发策略上,黄楚龙志存高远,定下了“集职业精英,走品牌之路”的高端主基调。接下来,就盯住了深圳福田核心区的地段,开始了“买买买”的节奏。
地产开发,讲求“高杠杆、高周转、强扩张”的跑马圈地策略;星河却“胆小”得很,完全靠自有资金。黄楚龙不爱借钱的名声,也从此传播开来。
但黄楚龙的眼光却“毒辣”得很。越是用自有资金,越是聚焦核心地段、搞重点突破。结果人们发现,星河在福田中心区的土地储备之高,仅次于黄楚龙的潮汕老乡李嘉诚。
多年后,星河走出广东、布局华北,同样是这个路线。2011年,星河首次布局天津,拿下的就是最热点的两幅地块。
“星河所到,必定中心”的说法,也由此而来。
地段和区位的优势,在几年后终于显现了出来。
2006年,星河丹堤开盘,109套别墅卖出9亿。这在地产正处低潮期的深圳,让业界叹为观止,也为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。星河丹堤,不但入选当年“深圳十大明星楼盘”,入住其中更成为富豪的象征。星河丹堤一战成名后,星河一举树立了“高端楼盘开发商”的形象,黄楚龙也真正踏入深圳顶级开发商行列。
彼时,连深圳出租车司机都对星河的房子如数家珍,“星河的房子都卖得很好,因为地段特别好。”
高端住宅的成功开发,让星河完成了清晰的品牌定位,但黄楚龙并未不满足于仅做一个住宅开发商。与此同时,星河的另外一个动作,才真正暴露了他的野心。
同样是在2006年,福田星河COCO PARK开业,一举成为深圳地标式建筑,开启了星河在商业地产的大踏步扩张。
梳理星河的发展轨迹,人们发现,早在2003年,星河就拍下了COCO PARK地段。也是这一年,房地产确立为支柱产业,各路资本开始大量涌入,炒高了地皮,也让黄楚龙看到了商业地产的契机。
地皮贵了,租金自然不会便宜,卖房子挣钱,租房子一样挣钱。
2004年,星河成立子公司“星河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”,组建专业商业运营团队,踏上地产开发与商业运营结合的发展之路。这是深圳起步最早的商业地产公司之一,因为直到2012年前后,万科、恒大、金地等才开始向商业地产转型,而星河早已进入收获期。
也是在2004年,号称“商业巨无霸”的深圳华润万象城开业,不但彻底改变了格局,也影响了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。
它集零售、餐饮、娱乐、办公、酒店、居住等诸多功能于一体,区别于传统百货商场模式,定位、规划、业态都十分超前,不仅引爆了市场,也吸引了国内同行前来参观学习。
创新才是第一生产力,在万象城的启发下,次年,星河开始开发福田COCO PARK,在全国首创情景式休闲购物中心,突破了传统购物中心的封闭式构造,结合独特下沉式露天广场、自然光中庭、空中天桥设计,同样一举成名,和万象城一起成为全国CBD商业的标杆。
即便是第二个吃螃蟹的人,也需要一定的胆识。后来黄楚龙自述,其实在开发COCO PARK时,整个区域的客流和商业氛围还没有形成,但看准机会后,就需要“略微超前半步”。这句话,后来被他写进企业内部管理手册,成为星河员工入职培训的必修课。
COCO PARK的成功,让尝到了甜头的黄楚龙,决心在商业地产上继续深入。
2007年,星河第三空间开业,成为华南区最具创新精神和品牌影响力的高端国际家居商业品牌;
2008年,深圳星河发展中心落成,成为福田中心区地标级商业综合体,并在2012年荣获LEED金级认证;
2009年,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开业。1988-2009年,星河找到了地产+商业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,成为唯一在深圳中心区覆盖住宅、商业、酒店、写字楼等多种形态产品线的地产开发商,并且全部自持产权。
20年光阴的深耕,星河已将根基牢牢嵌入这座城市深处,黄楚龙更成为深圳地产界的一方大佬。
2009年,对星河而言是个分水岭。
此前,星河还是一家业务仅限于珠三角的房企。但这一年,星河拍下了江苏常州400亩土地,开始试水长三角,向全国布局。
深圳20年的沉淀,使星河在地产开发模式上十分成熟,路线、策略上十分统一,都是从城市核心区入手,运用城市综合体或高端住宅式切入,将住宅、物业、商业的经验复制过去,高举高打,迅速打开品牌知名度,然后进一步深耕当地市场。
值得一提的是,星河地产的全国化脚步,也在不断完善升级。这与星河多元化业务的开展息息相关。
2009年,星河正式进军金融领域,不仅投资上取得巨大成功,还通过股权投资将触角伸入各个新兴行业,将地产开发延伸到产业端,从而形成了“产城投融”的创新运营模式。
2009年10月,星河拿下阳光保险3.6亿股,占比9.73%,成为阳光保险集团的第一大股东。
这是一家飞速成长的保险企业。从2005年成立到2008年年底,阳光保险总资产从11亿暴增到376.81亿元,4年翻涨34倍。星河非常看好其高速成长性。两年后,阳光保险便跻身中国企业500强、服务业企业100强,成为中国七大保险集团之一。
但星河入股阳光,不仅仅是财务投资这么简单。
作为险企,阳光保险集中拥有一大批VIP高端客户。他们正是星河地产的目标人群,二者可以相互引流。经此一役,星河“人财两得”,成为除华侨城外,深圳拥有第二大VIP高端客户资源的房企。
从此,黄楚龙一脚踏入了金融行业。
某种程度上,这既是一种远见,也是不得已的选择。
2008年,正值全球金融危机,众多行业受到波及,房地产作为重资产行业更首当其冲。
这一年,富力47亿的佛山地王退了,因为没按时缴清土地款,负债率高达140%;万科为了回笼资金、带头降价,结果被砸了售楼处;合生创展朱孟依受黄光裕案牵连,消失9个月,引发银行断贷……
房产的高风险,金融杠杆的巨大威力,或许让黄楚龙开始思考新的方向。与此同时,保险业的飞速发展,让星河入股阳光保险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。
黄楚龙并未就此止步。2010年,星河再现新的大动作,参股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,成为仅次于深圳国资委的第二大股东。
这家拥有国资背景的创投企业,对于中国高新产业发展都有着非凡的意义,能够成为第二大股东,所倚仗的除了经济实力,还有强大的人脉网络。而入股深创投第二年,星河集团就获分红1.45亿。
或许从阳光保险、深创投的投资上尝到了甜头,2010年,星河集团正式成立,并明确提出住宅、商业地产、金融“三驾马车”并驾齐驱的战略规划。
此后,黄楚龙不断在创投界深入布局,投资了国家级中小企业基金、红土创业基金等知名金融机构及多家上市企业;还成为前海母基金发起人,其合伙人包括靳海涛、马蔚华、沈南鹏、熊晓鸽、厉伟。
之后,星河集团又启动直投业务,提前布局高端装备、半导体、生命健康、军工装备等领域,累计投资129家企业,成功孕育了26家上市公司,参与迈瑞医疗、澜起科技、星际荣耀、云从科技、芯原微、腾讯音乐等明星企业的投资,资产管理规模超300亿元,成为中国顶尖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。
黄楚龙在金融行业的布局,不仅仅是投资那么简单。
2014年6月,星河WORLD亮相深圳,总体量达160万平方米,涵盖了写字楼、住宅、商业、酒店公寓、文体、学校等各种业态。这是和深创投的一次联手合作,在深圳率先推行“租金/服务/产权换股权”产融联动模式。
通过地产和金融的深度结合,星河正式走上了“产城投融”的道路,并在后来成为了中国产业地产6强。
2014年,星河响应国家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战略,再次“略微超前半步”,成立星河产业集团。星河WORLD,正是其第一个实体项目;同年9月,深圳金融产业服务基地在星河WORLD挂牌成立,并开启了大批直投业务。
至此,星河“地产+金融+产业+商业+物业”的驱动模式成型,各业务相辅相成、相融相通,形成“产业为引领,金融为护驾,地产为基础,商业为支撑,物业为配套”的自循环生态圈。
从1994-2014年的20年间,星河从“地产开发商”成功转型为“城市运营商”,黄楚龙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闭环。
产业闭环的形成,深度影响了星河的全国路线选择。
2016年,星河正式确立“立足深圳,深耕珠三角,积极开拓一二线城市”的思路,形成了扎根珠三角、大力发展长三角、布局环渤海的战略布局。
不难发现,星河重点发展的区域,均是政策扶持、产业丰富、金融发达、商贸便利的全国重点腹地,一方面是基于这些区域具备足够广袤和纵深的市场,一方面也是立足于星河自身优势,可以从产业、地产、金融、商业全面切入,从整体到局部,在产业链全链条进行全方位进行对接。
如今,星河地产在深圳、广州、天津、南京、常州、宁波、重庆、成都、西安等多座城市均有项目落地,开发面积累计超5000万平方米,土地储备逾3300万平方米。
地产起家的星河,由此迈入金融领域,并通过投资将触角伸入新兴产业,实现了对商业航天全产业链,以及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高新科技领域的全方位布局。
星河的成长史,恰到好处地嵌入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史,从地产、金融到高新科技,星河完整享受到时代红利的馈赠。但商海沉浮,无数企业都淹没其中不见踪影,星河为何能精准地踏准时代的每一段节拍?
这与隐于幕后的掌舵人黄楚龙,有莫大的关系。其为人处世原则,却只能从企业行为和流传于外的只言片语中窥得一二。
纵观黄楚龙的发家史和相关人士的评价,草莽出身的他颇有江湖情结,众人称之为“龙哥”,“义气”是其身上明显的标签。“你不好,我好个鬼”,是黄楚龙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,“做生意要考虑合作方的利益,你让人家没得赚,人家还会让你有赚的机会吗?一味的考虑自己的利益,这样慢慢的会断了自己的后路。生意场上,你好了,我才会好,我们都好了,生意才好做。”
碧桂园总裁莫斌,曾在中建五局担任总经理,与星河有过合作,并称黄楚龙为“龙哥”。据他回忆:“龙哥每次来开协调会时,首先会问两个问题。一、我们有没有按合同及时付施工款?二、星河人员对你们有没有为难?有没有吃拿卡要?”
黄楚龙在拿地后,从策划、设计到建筑、监理,再到宣发、营销,都会找业内最好的人才,“该挣的钱要挣,该送的你就送,钱是王八蛋,要会挣来要会玩。”
星河对合作方的尊重,为其带来了不少好口碑。曾担纲星河明居、星河雅居设计的深圳筑博设计公司一位副总曾对比到,相比多数甲方出钱就是大爷的态度,星河非常理解设计方的想法,对设计方提出的要求落实得也很快。
“先做人,后做事,外圆而内方”,这既是黄楚龙的人生哲学,也是其企业管理文化,“你好我才好,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”。
身为潮汕人的黄楚龙,还是出了名的佛教徒。每逢开工,他都会回寺庙烧香拜佛;星河集团年会上,还会身穿衲衣和上师一道唱佛歌。“玻璃大王”曹德旺认为,菩萨法和企业管理是相通的;而星河内部流传的《企业管理手册》,同样是黄楚龙企业管理思想的体现,其中不少也和佛学思想有共通之处。
在经营哲学上,黄楚龙也与众不同。
很多集团的多元化发展,一般是哪里赚钱去哪里,各项业务之间可能毫无关联。但星河却极度重视业务之间的契合度,这也是黄楚龙一贯“保守”风格的体现。
2002年,深圳东山珍珠岛改组项目刚拿下,有人建议黄楚龙在那边搞一个药厂,大约投资两三个亿,黄拒绝了,“行业跨度比较大的,我不会干。”“那行业我不懂啊,自己不懂的东西怎么能够做好?”
业务选择上,黄楚龙的“三不做”在公司内部广为流传:控制不了不做、支付不了不做、变现不了不做。《企业管理手册》上,还有这样一句话——星河要做五百年,不做五百强。“持续发展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,规模只是支持持续发展的手段,而不是目的。”
如今,人们强调企业要控制“系统性风险”,从星河的发展历程看,这点是贯穿始终的。
而在用人上,黄楚龙自身学历不高,所以非常依赖专业人才。但在专业之外,对人品的选择又十分严格,坚持“公、忠、能、勤、和”的用人标准,还有不孝之人不用、赌博之人不用、吸毒之人不用的“三不用”之说。
多年来,星河一直紧跟时代而进步,这与黄楚龙强调持续学习密不可分,在给员工培训时他经常提到,“人要活到老,学到老;一日不学不进则退,十日不学全功尽费。”黄楚龙不仅在公司内部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,几个儿子也全部送出国深造,希望他们能够跟上时代,进而传承企业。
2018年6月29日,在中国科创金融创新基金发布会上,黄楚龙宣布,星河控股要在2023年实现公司营业规模达1500亿、营业利润达150亿。
就在2020年7月20日,星河控股旗下的“星盛商管”,已向港交所二次提交IPO申请。这意味着黄楚龙有望在今年迎来名下第一家主板上市公司,或将终结他数十年地产界“老干妈”的传奇。
这或许有助于人们看清楚黄楚龙的资本版图。
只是,被誉为深圳最大隐形富豪的黄楚龙,却被曝已取得加拿大国籍。2019年,权威商业杂志《CEOWORLD》发布的加拿大富豪榜上,黄楚龙以56亿美元净资产排名第七。
这种财富与身份的割裂,让人们越发看不清的,或许是星河和黄楚龙的未来。